当前位置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又名纸鸢、纸鹞等,最早的风筝是由春秋时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宫中以放纸鸢】
 更新时间:2024-04-27 01:14:32
1人问答
问题描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又名纸鸢、纸鹞等,最早的风筝是由春秋时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宫中以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心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

我国制作的风筝,向来以精巧美观和独特的风格驰名中外,而且花色品种繁多,千姿百态,绚丽多彩。从外形看,大致可分为三种:动物、人物、物品。从结构上看,风筝可分平面、浮雕、立体三种。依照观赏的角度,可把风筝分为板子类、硬翅类、软翅类、串式类、自由类等五个类别。依照风筝的地域分布,可以把风筝分为:北京风筝、潍坊风筝、天津风筝、南通风筝、江南风筝、台湾风筝等等。

风筝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和祝福之意;它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优良的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如“福寿双全”“龙风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余”“四季平安”等,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

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糊、绘、放,筒称“四艺”。简单地理解这“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近年来,风筝的制作有借助现代科技不断创新的趋势,各式新型风筝层出不穷,例如利用3D技术制作的立体风筝等。

到南北朝,风箏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到了宋代,出现了“神火乌鸦”,就是利用风筝装上火药,投放到敌营上空,以达到军事目的。当今,我国放风筝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风筝不仅是普通老百姓的玩物,而且与名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一个颇有名的“风筝迷”。他所著的《南鹞北鸢考工志》系统地介绍了风筝的扎、糊、绘、放等工艺的技法,并配有彩图和歌诀,堪称一部难得的风筝史料。

戏曲家李渔,不仅喜欢放风筝,而且还写了一部以风筝为题材的《风筝误》.写的是詹氏两女,一个美貌有才华,一个丑陋且笨拙,却因风筝题诗各就姻缘。

明代大画家徐渭简直就是个风筝迷。他写的《风鸢图诗》是当时放风筝热闹情景的真实写照。

著名作家梁实秋是个非常喜爱风筝的人。他说:“我对风筝有特殊的癖好,从孩提时直到三四十岁,遇有机会从没有放弃过这一有趣的游戏。”

(1)下列不属于文本介绍内容的一项是___

A.风筝的起源 B.放风筝技艺

C.风筝的用途 D.风筝与名人

(2)下面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隋朝时期,我国才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B.我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风筝,如北京风筝、潍坊风筝、天津风筝等。

C.风筝得名是因为五代时的李邺在鸢上安装了竹笛,发出古筝一样的响声。

D.曹雪芹所著的《南鹞北鸢考工志》堪称一部难得的风筝史料。

(3)下列不能证明我国制作的风筝“驰名中外”的一项是___

A.鸢城潍坊市多次派风筝团到世界各地表演、参赛,加强了同海外的交流。

B.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向欧洲传播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

C.风筝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D.天津著名风筝艺人魏元泰制作的风筝享誉中外。

黄绵华回答:
  (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全文,这篇文章首先指出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并介绍了风筝的名称和起源,接着介绍了我国制作的风筝花色品种繁多及其分类,然后介绍了风筝的象征意义以及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又介绍了风筝的作用,最后介绍了风筝与名人的不解之缘.并没有介绍放风筝的技艺,故选B.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可知,A选项是错误的.   故选C.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内容的实际应用,根据证明我国制作的风筝“驰名中外”,再联系选项可知,C选项说的不能证明驰名中外.   故选C.   答案:   (1)B   (2)A   (3)C
最新更新
查询网(393r.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查询网 393r.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