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概况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4-04-26 11:37:50
1人问答
问题描述:

概况积什么意思

范昊回答:
  保安族聚居区位于甘肃、青海交界的积石山下,北临黄河.保安族主要聚居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少数散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各县和青海省的循化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保安族人口数为16505.聚居区的保安族使用保安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通用汉文.“保安”系本族自称.旧时因信仰伊斯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而被称为“保安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根据本族自愿,定名为保安族.保安族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东乡族、撒拉族以及保安;在元明清三季700年中;一直是回回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裕固族则属回纥后裔;归突厥语族;属突厥人.因信原始宗教和喇嘛教;被划为蒙古人.但由于近代的语言的发展;形成了以语言划分民族的范例.而这种理论就其本身;是帝国主义为分裂民族主权国家;而设立的.虽然这本是语言学的,一个成功突破;但却被殖民地帝国主义国家卑鄙的利用了.这种卑鄙政治的权术;后来被广泛的运用于;脱离殖民半殖民统治的第三世界;由于时代的错误第三世界各国政府也运用了这一带有政治性的语言学理论.这种阴谋是不难识破的;举例说明:英国人对印度的分裂就是一例.英国人把印度穆斯林;解释为一个新民族而独立;形成一个新的国家-巴基斯坦.后来美国人师法英国;支持台湾,中华民国;也有同样的动机.由于蒋介石政府的同化分裂政策把回族说成汉民族的一部分-有异信仰的特殊国民.即信仰回教--伊斯兰教的汉人.解放战争后;共产党为团结各少数民族建设;对回族做了确认.这是一件令回族同胞和汉民族友好人士高兴的事情.对中国来说;是民族政策的落实,对回族来说是中央政府;对回族自己本身的友好的身份确认.   [编辑本段]【民族历史】   据文献记载,明洪武四年(1400年),在今青海省同仁县保安城的西山曾建立保安堡.“保安”是由地名演变为族名的.一般认为该族是元、明时期以信仰伊斯兰教的一支蒙古族为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吸收了一部分回族、藏族、土族等而逐渐形成.也有人认为保安族是以四川、陕西等地迁至青海同仁一带的“回回”人为主发展而来.他们原以驻军垦牧形式住在同仁境内隆务河两岸.长期与当地东乡、撒拉、藏等族交往、通婚,而逐步形成发展为保安族.   明末清初,保安族社会发展,人口增加,当时保安城内“番回”达百余家,城外有四屯,一干余户,由土干户统治.雍正七年(1729)土千户王喇夫违抗清朝,川陕总督岳钟琪派兵进剿,将保安堡原募“番兵”遣散,改设“把总”,改属西宁镇统辖.乾隆二十七年(1762)又隶属循化营,由兰州府管辖.同治初年,保安族因受当地喇嘛教隆务寺封建主欺压,被迫东迁.先在循化居住数年,后又转徙今甘肃积石山下大河家、刘集一带定居下来,他们居住的大墩、甘梅、高李等村庄,仍被习惯地称为“保安三庄”.从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一直处在地方军阀马安良、马步芳等统治下.1930年起,国民党政府推行保甲制,将该地划为“两保”.   [编辑本段]【语言文字】   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与同一语族的蒙古语、达翰尔语等有同属关系,与东乡语比较接近.其语言还受汉语的影保安族少女响.现在保安人很多都讲汉语.保安族没有自己的文字,通用汉字.   [编辑本段]【社会经济】   由于封建关系的束缚,其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在“保安三庄”占总户数6.7%的地主、富农却占有全部耕地的33%以上,并和当地回族官僚、地主共同霸占着大河家地区的大片林地和果园,几乎垄断了当地所有水利资源.贫苦农民仅有17%的耕地,而且大部是山根干旱地或贫瘠的河滩地.实物地租是地主对农民进行剥削的主要形式,租率一般在50%以上.高利贷剥削名目繁多,其中被称为“驴打滚”的月利一般为一分.致使农民负债累累.此外,地主阶级还通过雇佣长工、无偿劳役、买卖丫环等形式进行剥削和压迫.由于这种沉重的封建压榨,保安族地区的农业生产十分落后,粮食亩产不过百斤,人民的生活很苦,加上国民党政府和军阀的抓丁派款和苛捐杂税,致使许多人家破人亡.   保安族以农业生产为主,部分人兼营手工业和副业.他们的农业生产在东迁前已见诸记载,至清雍正初年,保安、撒拉地区,凡有成熟之地,久为恒产.东迁后学习汉、回等族生产技术,耕作采用豆、麦倒茬轮歇制,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等,开始大量种植小麦.1949年前,保安族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豆类、洋芋、荞麦、胡麦、大黄芥和小辣芦等.手工业以打刀为主,被称为“保安刀”,约有100多年的历史.保安刀的生产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制作技艺高超,锋利耐用,精致美观.著名的“双刀”和“双垒刀”的刀把,多用黄铜或红铜、牛骨垒叠而成,图案清雅美丽,享有“十样景”的赞语,誉满甘肃、青海、西藏等省、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保安族获得了民族平等和自治权利.1952年在聚居地区大河家、刘集成立保安族民族乡,1981年9月30日建立了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在自治机关中,保安族领导干部占有相当比例,历届全国和省人民代表大会都有保安族的代表.经过社会改革,废除了宗教中的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   40多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今的大河家、刘集一带,水利事业逐年发展,水浇田由建国初期的数百亩发展到七千多亩;兴办了一批乡、队企业,“保安刀”的产量迅速增长;沿山坡栽种了大片榆、柳以及花椒、水果、核桃等经济果木;建立了医院、供销社、邮电所;过去只有一所小学,现在中小学在校生超过建国前16倍以上.队办小型电站,为各族人民造福.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生产发展很快,农村集市贸易活跃,人民生活不断提高.   [编辑本段]【生活习俗】   保安族人民以村落聚居,住房多为土木结构的低矮平房,房院相互连结,坐落有序,颇具特色.保安族以农业生产为主,部分人兼营手工业和副业.他们的农业生产在东迁前已见诸记载,至清雍正初年,保安、撒拉地区,凡有成熟之地,久为恒产.东迁后学习汉、回等族生产技术,耕作采用豆、麦倒茬轮歇制,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等,开始大量种植小麦.1949年前,保安族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豆类、洋芋、荞麦、胡麦、大黄芥和小辣芦等.手工业以打刀为主,被称为“保安刀”,约有100多年的历史.保安刀的生产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制作技艺高超,锋利耐用,精致美观.著名的“双刀”和“双垒刀”的刀把,多用黄铜或红铜、牛骨垒叠而成,图案清雅美丽,享有“十样景”的赞语,誉满甘肃、青海、西藏等省、区.   保安族的家庭,过去多为为家长制的大家庭.现在,已完全被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所取代.家庭中父母为绝对权威,对子女婚姻实行父母包办.解放前,保安族不与非伊斯兰民族通婚,而且不同教派之间通婚情况也罕见.习惯早婚.还要取得教主的许可.不过,这种情况现在已有所改变.男方从说婚到结婚,至少要送两次彩礼,礼金很重.第一次说亲时,称“定茶”;第二次在举行婚礼前,称为“干礼”.结婚选在“主麻日”.新娘过门后,三天不吃夫家饭菜,而是由娘家送来.保
最新更新
查询网(393r.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查询网 393r.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