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
 更新时间:2024-04-26 07:37:15
1人问答
问题描述: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
——摘自《孟子》
材料二:董仲舒认为,君主应“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仲天”,君主要“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
——摘自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熹常谓天下万事有大根本,而每事之中又各有要切处。所谓大根本者,固无出于人主之心术;而所谓要切处者,则必大本既立,然后可推而见也如……余皆可见,然未有大本不立,而可以与此者。此古之欲平天下者,所以汲汲于正心诚意,以立其本也。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董仲舒与朱熹对“正君心”看法的一致之处。(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董仲舒观点的主要差异,并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8分)
(3)朱熹的著作后来成为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在新文化运动时又成了封建主义的代表,中国进步的思想障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现象加以分析。(6分)

陈洪滨回答:
  (1)他们都将“正君心”看作政治生活中的首要大事。(2分)(2)孟子主张民本,而董仲舒则认为君主比民众更加重要。原因:孟子生活在战火纷飞的战国时代,他感到并且同情民众的痛苦,发现民众的支持对于国家的重要,因而提出“民为贵”的思想。董仲舒生活在相对安定,而且力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汉武帝时代,他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8分)(3)朱熹的思想中不再具有孟子那样强烈的民本色彩,完全将君主看作政治活动的中心。在明清封建专制权力不断加强的时代背景下,因为符合统治者的需要而成为统治思想;但在以“民主”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中,朱熹的思想就显得格格不入,因而成为被批判的对象。(6分)   
最新更新
优秀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
查询网(393r.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查询网 393r.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