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写景抒情类作文如何能写好
 更新时间:2024-03-29 22:39:37
1人问答
问题描述:

写景抒情类作文如何能写好

康正宁回答:
  做任何事都要明确目的,写作训练也是如此.优秀的写景抒情文章,一般说来,总是用美的语言,描绘美的图画,表现美的感情.写好写景抒情文章,需要具备美好的情操,较强的审美能力.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写景抒情的写作训练,应当以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较强的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   写景抒情文的写作,包括立意、谋篇、结构、语言等多方面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让读者在阅读中看到一幅美的图画.要能够用语言描绘出一幅美的图画,首先要在脑子里形成一幅美的图画,这就要借助于观察.(当然也可以借助于想象,但归根到底,想象还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上的.)   观察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科学的观察,一种是审美的观察(观照).前者的目的,主要是在把握事物表面特征的基础上探求事物的本质,因而在观察中往往伴随着名理的思考,同时须尽可能地排斥主观感情的干扰;而审美的观察,则是为了“发现”适合于表达主观感情的事物的美的形式,因而在观察中往往渗透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同时会暂时中断抽象的名理思考.写景抒情文章,要求我们能够准确地把握景物的特征,主要是其形状、色彩、运动状态、空间位置方面的特征,因此需要我们借助于科学的观察,这样才能使景物描写建立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才能改变学生作文中内容空泛、套话连篇等毛病.但是在为描写景物所进行的观察训练中,我们决不能停留在科学观察之中.因为科学的观察往往带有较强的分析性、解释性,这在科学研究中是必要的.但在景物描写中,则可能使景物描写失之琐碎,缺乏统一的鲜明的意象.   按照格式塔心理学派的观点,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不仅具有不同的形态、色彩、运动状态和空间位置关系,而且具有各不相同的“力的模式”(这个“力的模式”是以上各种因素作用产生的“综合效应”).“象上升和下降,统治和服从,软弱和坚强,和谐和混乱,前进和退让等基调,实际上是一切存在物的基本存在形式.”比如崇山峻岭、危岩劲松、闪电雷鸣、大漠长风这些具有“阳刚之美”的景物和清风明月、幽林曲涧、弱柳柔丝、杏花春雨这些具有“阴柔之美”的景物,实际上就具有截然不同的“力的模式”,因而具有截然不同的表现性.在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中,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自然景物所具有的不同的“力的模式”,不同的表现性,培养他们对形式的敏锐的感受能力,是培养审美观察力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能形成审美的构成意识和构成能力,也就是在感性形式上统一为一个有联系、有意义的整体的意识和能力.这样,面对纷繁复杂的自然景观,他们才会发现由那些具有相同的“力的模式”的景物构成的具有鲜明总体特征的完整、统一的画面.人们的视知觉具有要求简化的倾向,当知觉对象符合这一要求时,才可能产生美感.因此在审美观察的基础上描绘出来的画面,才是既真实,又美好的画面.   以上说的是在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训练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力.审美观察,是一个“物我交流”的双向过程,人们又称之为“审美观照”,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渗透着情感的活动.首先,情感在审美观照中发挥着动力功能.学生如果缺乏观察、审美的兴趣,就不可能开展任何审美活动.事实上,热爱大自然是学生的天性,这是我们组织学生观照自然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介绍与某处景物有关的往事、历史传说、故事,引发他们特定的情绪记忆,以积极的情感状态投入审美观照.其次情感在审美观照中发挥着定向和创造功能.当我们带着特定的情感进入观照时,这种情感对外界景物就会产生一种选择作用,甚至变形作用:那些具有相同的“力的模式”的景物才得以进入知觉范围;一些不具有相同的“力的模式”的景物,由于知觉的完形作用,在经过变形作用后(变得具有相同的“力的模式”),也得以进入知觉范围.而且,由于情感的激发、启动,以往生活中积累的一些景物的意象,也可能加入其中,从而使得由这些意象组成的知觉形成具有鲜明的总体特征,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成为主观感情的象征物.这样的画面,便是由情感定向、一创造如来的富有生机的完美的画面.比如同一处荒园,用科学的眼光看,它确实是杂草丛生,断瓦残垣,不堪人目;但是如果它和学生们的童年趣事联系在一起,他们就可能有意无意地不提那些不堪入目的景象,而大写特写蟋蟀在弹琴,小鸟在歌唱,甚至把某处公园中的一些景物的形象移花接木地加到了他们心爱的荒园上,那破败的老屋会显得古色古香,那杂草丛中会散发出泥土的芬芳.这样写从科学的眼光看是不真实的,但是在他们的眼睛里,记忆中却是真实的;它所表现的孩子们的那股热爱童年生活的感情却是真实的.   当然,激发起学生的特定的情感进入审美观照,这情感首先就应当是积极的健康的.诚然,积极美好的情感决不是单纯在写作中能够培养起来的,它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但是指导学生写好写景抒情文章,把它作为发现美、创造美的一个过程,也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除了上面所说的在进入观照之前,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而外,学生的心灵、情感在观照过程中也能够得到净化和升华.当我们引导学生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在观照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时,当我们沉浸在自己所创造的美妙境界之中,浮想联翩、流连忘返时,“我们不再生活在事物的直接的实在之中,而是生活在纯粹的感性形式的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我们所有的感情在其本质和特征上都经历了某种质变过程.情感本身解除了它们的物质重负.”培养这种脱俗的情感,超越精神,达到人生的审美化,如上文所说,是审美教育的又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   以上说的是,在对自然景物的审美观照中,可以发现、创造出一幅富有生机的完美图画,这图画,用美的语言描述出来,就可以构成较为理想的写景抒情文章.这个过程,同时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过程.如何运用语言准确地描绘形象,表达感情,这里面也包含着美育,这里就不多说了.下面简单地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和艺术鉴赏中汲取有益的营养的问题.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有大量的写景抒情散文.对于这些艺术精品单纯作理性分   析,讲清它们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哪些词语用得恰到好处,显然是不够的;一味地让学生诵读,或者笼而统之地称赞它们是如何美妙,学生也听得有限.我们觉得比较好的方法,是先要求学生体味作者所描绘的境界,给我们怎样一个总体印象.优秀的写景文章或片断,用笔可能有繁简之分,但是都能给人以鲜明的总体印象.比如老舍先生《在烈日和暴雨下》中对烈日和暴雨景象的描写和鲁迅先生《故乡》中关于月下西瓜的景物描写,前者有如繁笔画,后者有如简笔画,但是给我们留下的印象都是鲜明、深刻的.在把握总体印象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多角度描写以突出这一印象的,这样似乎更符合观察、感受的顺序,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写景作文的正确途径.然后,我们可以通过表情朗读,最好借助于电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描绘的境界,从中体味作者的感情.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展开创造性想象,补充画面中所没有描绘的部分.比如在《小石潭记》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想象出作者描绘的清冷幽静的境界,并且体会到这样的境界,恰当地表现了作者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郁郁不平的心情.那么试想我们有朝一日前往小石潭,寻访古人遗踪,当会是怎样的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去观赏今日小石潭,又该是怎样一番景象?这样
最新更新
查询网(393r.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查询网 393r.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3号-6